名校背书、毛利率仅次龙头,“莆田系”闯出一个眼科IPO!
近期,医疗医药行业暖风频吹,板块终于迎来了一波像样的反弹!
医疗器械、CXO等沉寂已久的细分领域集体大涨,就连最近上市破发的“带U”医药股也被连续爆拉3个20cm。
就新股上市表现而言,除去基本面,最重要的就是当时的市场情绪。当下不失为一个医疗企业上市的好时机!
今日,华厦眼科(301267.SZ)将开启申购,其发行定价50.88元/股,对应62.63倍市盈率,低于三家可比A股上市公司的平均市盈率水平(80.14倍)。
预计本次募资总额达30.52亿元,超募3倍左右。按发行后总股本计算,华厦眼科的发行总市值约284.9亿元,在创业板处于较高水平,今年上市的两家眼科公司市值均不足百亿,公司发行估值相对较高。
不过,鉴于华厦眼科在行业内具有一定的市场地位,且近期医疗板块整体市场情绪较好,短期内市场或能给予一定溢价空间。
毛利率仅次于爱尔
华厦眼科前身可追溯至1997年成立的厦门眼科中心(全民事业单位),其于2004年才改制成一个营利性医疗机构。
华厦眼科的创始人苏庆灿,出身于1969年,福建莆田人,厦门大学硕士学历。
二十几年前,他辞掉当时的“铁饭碗”开始创业,先后创立了欧陆商贸、欧华进出口公司,实现了一定的财富积累。
不过,他并不满足于此。2004年,正逢厦门眼科中心改制,苏庆灿以全部身家投入其中,成为当时厦门公立医院改制的先行者。
虽然改制问题在其上市之路上一直饱受争议,但这位“莆田系”商人在商场依然如鱼得水、闷声赚钱,成就了今天的华厦眼科。
截至目前,公司无控股股东,实际控制人为苏庆灿,其直接持有公司34.05%股份,通过华厦投资间接持有34.1%股份,合计占比68.16%。
截至目前,华厦眼科在国内开设57家眼科专科医院,覆盖17个省及46个城市,2021年公司年门诊人次达167.14万人次,实施眼科手术的手术眼数达29.28万眼。
同时,在国内开设了23家视光中心,为屈光不正患者提供医学验光配镜服务。
经营成果方面,2019年至2022年1-6月,公司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4.56亿元、25.15亿元、30.64亿元和15.79亿元,相应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.18亿元、3.34亿元、4.55亿元和2.36亿元,三年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超40%。
报告期各期,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均高于当期利润规模,可见公司现金流较为充沛,能够产生真金白银的收入。
具体来看,公司的主营业务由眼科医疗业务、配镜业务及药店业务构成,其中眼科医疗服务是主要收入来源,其占比在9成左右。
报告期内,公司综合毛利率由40.22%增长至47.41%,2021年以来,公司毛利率水平略高于普瑞眼科、何氏眼科,而行业内仅有爱尔眼科毛利率超50%。
寻求业务突破
华厦眼科是一家颇具代表性的企业,其业务发展与行业的变化趋势较为相似。
在眼科医疗服务细分市场中,以医学视光、白内障、屈光手术为主。
其中,白内障在我国是一种很常见的眼部疾病,中国庞大的患者数量以及医保报销兜底,使得白内障业务经历了一波快速增长的阶段。
很多民营眼科企业的发家就是依赖于白内障手术项目,即使到现在,该项目在各大眼科企业的收入结构中也占据较大的份量。目前,华厦眼科的白内障项目收入占眼科医疗业务收入的比重接近3成。
不过在医保控费的背景下,其业务天花板开始显现。华厦眼科的白内障业务收入占眼科医疗业务的比例由32.76%下降至25.67%。
如今来看,屈光业务和视光业务更为吃香。据统计,我国约有7亿人患有近视,而近视患者要么做屈光手术,要么只能配眼镜。
2015年-2019年,中国屈光手术市场规模从约人民币59.0亿元攀升至180.7亿元,期间年化复合增长率约为32.3%,预计2025年将增至725.0亿元,2020年至2025年的期间复合增长率预计为 28.4%,该市场具有一定的想象空间。
目前屈光和医学视光业务尚未被纳入医保,是眼科医疗服务企业着重介入的领域。
从本次华厦眼科募资拟投建项目也可看出,其对视光配镜和屈光手术业务较为重视,公司计划投入2.3亿元资金用于“区域视光中心建设项目”,拟新建200家直营店。
事实上,在业务的持续增长上,中小眼科企业普遍面临一定的压力。受疫情影响,今年以来部分企业盈利能力已经开始下滑,此时寻求新的业务突破显得尤为重要。
18家医院亏损
结语
热门新股